当前位置:高校体育 > 体育知识 > 正文

足球的发展历史,足球的发展历史300字

  • 体育知识
  • 2022-12-22
  • 110
  • 更新时间:2024-05-16 23:42:18
足球的发展历史,足球的发展历史300字

内容导航:

  • 从世界杯——看中国足球起起伏伏的发展历史
  • 科普杂志:足球的小历史
  • 足球在中国出现了几千年!还有这些古老的体育运动流传至今,你玩过吗
  • 一、从世界杯——看中国足球起起伏伏的发展历史

    中国足球

    足球素有“世界第一运动”的美称,论起运动员粉丝量,足球运动员可谓鹤立鸡群,可正是这个“世界第一运动”的足球在当下的泱泱大中华,却在经受着看不见尽头的寒冬。

    网上各种嘲讽国足的段子更是层出不穷。世界杯激战正酣,卡塔尔锣鼓喧天,隔壁邻居韩国张灯结彩,越南欢呼雀跃,唯独中国球迷淡定如常,眼中尽是恨其不争的伤感与失望。

    泱泱大国真找不出几十个能踢球的人吗?中国网友将足球戏称为“贵族运动”,冥冥之中或许已经给出了大家想要的答案,其中之意不言而喻。

    家长的娇生惯养铸就球队无人才可用的局面,学校都怕孩子上赛场摔断手脚,会有部分家长找其麻烦。

    足球场犹如大海捞针,我国一二线城市的足球场都屈指可数,更别提三四五线城市的建设程度,中国人的喜好问题,导致对足球有兴趣的人少之又少。

    以上种种造成了中国足球后继无人的惨痛局面!1924年,中国国家足球队成立,1931年加入国际足联。

    曾经的中国足球也辉煌灿烂过,也曾站在过亚洲顶峰,1913至1934年间,中国在此期间参加过10次远东运动会,并9次获得冠军, 在亚洲傲视群雄,这是中国足球的首次巅峰。

    1956年,由于国家政治因素,中国退出亚洲足联,1974年,时隔多年的中国足球恢复亚足联合法席位,重返亚洲杯,首战便踢出了第三名的好成绩,让世人重新认识中国足球的强大。

    1984年获得亚洲杯亚军,1987年更是击败日本队重返奥运赛场,80年代是中国足球的第二次高光时刻。

    2002年中国球队不负众望,踢进世界杯,也是唯一一次,这是中国足球的高光时刻,此后便一路走了几十年的下坡路,再也没崛起过,时至今日落为一只三流队伍,令无数国人痛心!

    细数中国足球的历史发展之路起起伏伏,道路总是不平的,没有一帆风顺,相信未来的中国足球会知耻而后勇,奋发图强,重回世界之巅,再创足坛辉煌,让世界重新审视中国足球。

    二、科普杂志:足球的小历史

    第一届世界杯的趣事

    以前足球都是手工制作,每一件都被视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。

    但是在1930年的第一届世界杯上,手工制作的足球引发了问题。在乌拉圭和阿根廷的冠亚军争夺中,两队在比赛用球上无法达成一致。最终上半场用了阿根廷的球,下半场用了乌拉圭的球。

    上半场阿根廷用乌龙球2:1;不过换球后乌拉圭人反超比分,最终以4:2的比分获胜。这让很多人认为是足球,而不是球员,给乌拉圭带来了这样的成功。

    黑白足球

    1962年,丹麦守门员Eigil Nielsen用20个白色六边形和12个黑色五边形缝制了一个足球。这种皮肤设计可以让足球在多次比赛后保持不变。

    纳尔逊设计的足球成为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的官方比赛用球,让黑白电视前的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足球。这也让玩家更清楚的看到球的旋转方向,从而做出相应的判断。这个球被命名为“Telstar”(电视星)——以第一颗传输电视和电话信号的通信卫星命名。

    太完美了?

    多年来,足球消费者尝试了许多不同的设计,但事情往往不尽如人意。

    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比赛用球“普天同庆”最初是国际足联作为高科技产品赠送给大众的。几个科学家团队参与了设计,放弃了六边形和五边形的组合,将八个曲面粘合成一个球体。但在练习赛中,这种足球几乎是一场灾难。

    队员们说,球的轨迹很奇怪,好像被下了咒语。球员很难分辨足球的运行方向,导致接球手和守门员频频失误。有什么不好?

    随着曲面数量的减少,以及传统的缝制工艺被热粘合技术所取代,“普天同庆”比之前的32片更加光滑。问题是足球“太滑了”。

    科学家在风洞(即风洞实验室,科学家人为模拟一个足球在空中飞行的情况)中进行的测试表明,润滑的外观导致球的前端形成气旋。这个气旋是奇怪足球轨迹的罪魁祸首。在过去,粗糙的球面可以更随意地将空气推开。

    2014年fifa世界杯上,新官方用球“Brazuca”(桑巴荣耀)保留了“普天同庆”曲面为球体的设计,但使用了更粗的缝合线和更长的缝边。从实际应用的结果来看,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。

    2018 fifa世界杯,官方用球命名为“Telstar 18”(电视星18),送给国际空间站上的俄罗斯宇航员。经过一系列太空测试后,这颗球被送回地球,作为2018年世界杯首场比赛的比赛用球。宇航员的反应是,在零重力环境下倒挂金钩真的不难。

    三、足球在中国出现了几千年!还有这些古老的体育运动流传至今,你玩过吗

    2022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上,晋级球队正追逐“生命之杯”。足球这项运动在我国由来已久,古代被称为蹴鞠,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国家级非遗项目中,有许多延续千百年的运动,流淌着原生与自然之美。中国传统体育,如同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一样源远流长。

    踢抛击掷皆非遗

    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可以发现,许多项目都与运动相关,其中广为人知的要数蹴鞠(足球),而马球、珍珠球等球类运动也都有着千年以上的历史。

    “蹴”即用脚踢,“鞠”是皮制的球。关于蹴鞠的正式起源,史学界说法不一,有黄帝时期、殷商时期和战国时期等几种说法。“鞠”可上溯到石球,它最早是一种狩猎工具,原始社会后期才开始出现用脚踢的石球和镂空的陶球。到了秦汉时期,出现了一种皮革制作的实心球,蹴鞠在当时已成为全民性的娱乐活动。

    豫园商城举行复古“蹴鞠”赛

    蹴鞠是中国一项古老的运动,有直接对抗、间接对抗和白打三种形式。其中白打指的是比赛花样和技巧,有多种踢球动作,如拐、蹑、搭、蹬、捻等。古人还给这些动作取了形象又好听的名字,如转乾坤、燕归巢、斜插花、风摆荷、佛顶珠、旱地拾鱼、双肩背月、拐子流星等。

    马球曾是唐代的第一运动,史书称之为“毛丸”或“击鞠”。马球是骑在马背上,用马球杆击球入门的一种体育运动。马球在中国已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,如今在印度、巴基斯坦、埃及、约旦和西方一些国家仍盛行。2008年,中国塔吉克族流行的马球获批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这项古老运动迎来新机遇。

    2022王茅·王者杯马球公开赛

    在我国,马球始于汉代,兴盛于唐宋。在东汉后期,曹植《名都篇》中就有“连骑击鞠壤,巧捷惟万端”的诗句,描写当时人打马球的情形。电视剧《长歌行》中也有马球运动的场景。在唐代,上至皇室,下到藩镇,马球运动风行一时,而女性和儿童的加入,让这项运动逐渐朝着风格更柔和的方向发展。到了宋代,原来豪放的马球演变成了婉约派的“捶丸”,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。

    还有一项冷门的古老运动——珍珠球,它的起源比较有意思,由抛蛤蚌的劳动发展而来。清代时期,松花江的珍珠颗粒大,色泽美,品质好。每年深秋时节,采珠人便在河中采蛤蚌、取珍珠。在采珠的过程中,采珠人为了求速度,往往站在船上将蛤蚌扔到岸上的箩筐里。长此以往,便形成了扔蛤蚌的活动。之后,这项活动发展演化为在陆地上进行,用布包、绣球等替代珍珠投掷,直到发展成为珍珠球运动。

    2019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珍珠球比赛

    如今,在东北和广西的许多中小学甚至高校,都设置了珍珠球拓展课,有的学校组建了珍珠球队,开展日常教学与训练。

    民族特色有看点

    在国家级非遗名录中,一些项目乍一听名字,很难将它们与体育运动联想起来。如搏克、姑娘追、掼牛,它们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,来源于少数民族的风俗和生活。

    小选手在那达慕上参加搏克比赛

    草原上的人们把蒙古族式摔跤称作“搏克”,它在蒙古语中是结实、团结、持久的意思。搏克有着千年以上的历史,早在公元前3世纪的阴山岩画中就有类似摔跤的画面,从战国时期的“角纸纹透雕铜饰”出土文物可看出,角抵者的形象和服饰与蒙古族搏克极其相似。

    搏克的比赛形式古朴而庄重,装束颇有讲究。参赛选手上身需穿皮或貂,裸臂盖背,衣服沿边镶有铜钉或银钉,后背中有圆形的银镜或“吉祥”之类字样,腰间系红、蓝、黄三色绸子做的围裙,下身穿的是白布做成的肥大裤子,裤子上绣有各种动物或花卉图案。搏克的优胜者脖颈上都套有五色彩绸制成的项圈,获胜次数越多,项圈上的五色彩绸条也越多。

    哈萨克群众表演传统体育项目“姑娘追”

    哈萨克族有一项百姓喜爱的“红娘”运动叫“姑娘追”,是民间的传统马术表演。哈萨克族喜欢骑马和赛马,他们知道马的习性,并把马视为人生财富。“姑娘追”多在婚礼、节日等喜庆的日子里举行,许多青年男女因此相识相爱,有情人终成眷属。

    举行“姑娘追”时,男女青年交错组合分成两队,姑娘和小伙在前往赛点的路途中相互交流沟通,谈笑风生。而在到达指定的起跑点后,小伙立刻调转马头,策马向终点疾驰,这时姑娘则在后奋起直追。如果姑娘追不上,则小伙一方获胜。若是在之前的路途中两人聊得投机,一见如故,那么姑娘追上小伙后不用马鞭去抽打,而是在他头顶绕圈轻轻拍打,或者将他的帽子挑下来。

    在浙江省嘉兴市凌公塘文化主题公园“中国掼牛馆”内,大学生选手正在参加掼牛比赛

    西班牙有斗牛士,我国也有掼牛士。“掼牛”是回族人民喜爱的一项传统体育,散见于浙江、河南、山东等省份的回族聚居地。它来自游牧劳作生活,是宰牲节的必备项目。据《嘉兴市志》记载,嘉兴掼牛始于元代回族南迁聚居浙江嘉兴之际,逐渐形成在喜庆节日时举行的民俗竞技活动,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。

    嘉兴掼牛规则简单,过程独特。起初,掼牛士助手对牛进行挑逗,当公牛怒气冲天时,掼牛士亮相登场,赤手空拳与它搏斗。掼牛士看准时机,双手紧握牛角,运用拧、扛、压等技巧把大公牛掼倒在地。掼牛的标准分为“失蹄”“倒地”“四脚朝天”等,以“四脚朝天”为最高级。

    身轻如燕本领强

    “动”起来的国家级非遗名录中,有一些“空中绝技”让人叹为惊止。如高杆船技、跳板秋千、达瓦孜(高空走索)等,表演者好似云间漫步,扎实的好功底让人拍案叫绝。

    在江南水乡中,你是否看过“船在河中行、杆在船上立、人在杆上翻”的画面?它和“高杆船技”有关,是流行于浙江桐乡的水上杂技表演。这是当地举行的蚕花水会上,民众最期待的节目。高杆船由两只农用木船并排绑扎而成,船面铺满木板,“高杆”是一支粗壮带梢的毛竹,以石臼为杆基,用三支较粗的毛竹绑扎成三角支撑,使高杆稳稳竖立于船头。演出时,表演者要徒手攀爬到十多米高的毛竹上,在被压弯的毛竹竹梢做出一系列精彩又惊险的动作。

    蚕乡水会之高杆船技

    就这样,一根毛竹,凌空而立,表演者仿佛跳入了云间。水天之间,绕竹翻转,既是对神明的敬仰,也有对丰收的祈愿。

    非遗项目朝鲜族跳板、秋千,同样考验的是表演者的高空技巧。跳板大多用木质坚硬又具弹性的水曲柳木制成,跳板中间有个支点,跳时两人分别立于两端,轮流起跳,利用跳板的反弹力把自己和对方弹向空中。反复起伏中,不断增加腾空高度,并做出各种花样动作。

    秋千活动则更加飘逸柔美。秋千绳拴在高大树木结实的横枝上,在秋千前方的上空悬有彩带或铃铛,荡起的秋千板要触及这个标志才能赢得欢呼与赞扬。表演者荡秋千时,湛蓝天空、青青草地、艳丽衣裙和悠悠秋千,组成了一幅流动的瑰丽画面,使得这项运动赏心悦目。

    达瓦孜表演者在新疆国际大巴扎景区给游客表演达瓦孜

    当多种多样的杂耍技艺搬到数十米高空的绳索或钢丝上,会是怎样的惊心动魄?这是来自新疆的非遗项目“达瓦孜”,是一种绵延千年的杂技艺术表演。在东汉张衡的《西京赋》中,就有“走索上而相逢”的描写。

    说起达瓦孜和阿迪力,许多人并不陌生。达瓦孜表演多在露天进行,表演者手持长约6米的平衡杆,不系任何保险带,在绳索上做出一系列惊险动作,如前后走动、盘腿端坐、蒙上眼睛行走、脚下踩着碟子行走、飞身跳跃等,对表演者的能力和心理素质都是极大的考验。

    图:视觉中国

    文:彭薇

   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足球的发展历史的内容,更多关于足球的发展历史可以关注本站。